排查步骤
- $ df
- $ df -i
- 查看上述的block空间和inode的空间占用情况(IUse%有没有到100%)
若是inode满了,说明小文件太多,执行以下命令进行排查
$ for i in /*; do echo $i; find $i |wc -l; done
发现可疑目录后,进行文件清理
$ rm -rf /home/bad_user/directory_with_lots_of_empty_files
如果是docker缓存小文件过多,可以执行命令清理缓存: $ docker builder prune
知识扩展
- 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叫做”扇区”(Sector)。每个扇区储存512字节(相当于0.5KB)。多个扇区组成的”块”,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。”块”的大小,最常见的是4KB,即连续八个sector组成一个 block。
- 硬盘格式化的时候,操作系统自动将硬盘分成两个区域。一个是数据区,存放文件数据;另一个是inode区(inode table),存放inode所包含的信息。
inode包含文件的元信息有以下内容
* 文件的字节数 * 文件拥有者的User ID * 文件的Group ID * 文件的读、写、执行权限 * 文件的时间戳,共有三个:ctime指inode上一次变动的时间,mtime指文件内容上一次变动的时间,atime指文件上一次打开的时间。 * 链接数,即有多少文件名指向这个inode * 文件数据block的位置
* inode节点的总数,在格式化时就给定,一般是每1KB或每2KB就设置一个inode。假定在一块1GB的硬盘中,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为128字节,每1KB就设置一个inode,那么inode table的大小就会达到128MB,占整块硬盘的12.8%。 * 硬链接: ln 源文件 目标文件。 效果:多个文件名指向同一个inode号码。这意味着,可以用不同的文件名访问同样的内容;对文件内容进行修改,会影响到所有文件名;但是,删除一个文件名,不影响另一个文件名的访问。这种情况就被称为”硬链接”(hard link)。 * 软链接:ln -s 源文文件或目录 目标文件或目录。 效果:文件A和文件B的inode号码虽然不一样,但是文件A的内容是文件B的路径。读取文件A时,系统会自动将访问者导向文件B。因此,无论打开哪一个文件,最终读取的都是文件B。这时,文件A就称为文件B的”软链接”(soft link)或者”符号链接(symbolic link)。 * 移动文件或重命名文件,只是改变文件名,不影响inode号码。